西医疾病中医辨证,然疾病之症状与辨证之症状大多无关,何故?
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真中医来说是很好解决的!只要明白西医的病,中医叫什么名!然后中医辨证论治就行了!很简单!西化中医可能就不好解决,先用西医思维分病因!习惯西医思维去思考了!走进死胡同了!很难进步!西医的病因对于中医诊断无大作用!只能建立起中医思维才能解决问题!
西医将出现的症结错误的命为病,而现代中医也把表现看作证。其实二者都错了,都忽略了病。例如:西医说胆囊炎,胆囊炎就是病吗?引起胆囊炎的才是病。中医说虚证,虚证就是病吗?也不是,引起虚证的才是病。
西医以表现的症状命名,以各器官不同病理解剖症状,命不同病症名,如肺部器官功能病变,可分为多种病症名,肺结节,肺气肿等,至病菌侵入致病,细分为多种类型病症,这可以说比较科学性。西医没有错,是西医能发现病,但能够用于治疗的药物跟不上,是有心无力。对于调节增强人体体质方面,西医也是没有办法,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。
中医辨证施治,大至是将疾病分为外邪入侵,及内在各器官功能***症,两大类型。外邪入侵是以风热(快速感染),寒湿(慢性感染)两大类,又以人的体质细分受感染轻重类型。中医对内在器官功能病症,外邪入侵,以脏腑经络,伤寒论,温热病论,三焦论证,分为阴阳虚实,卫气营血,急性与慢性,表症与里症,以气血津液失调为主要治疗依据。对外邪入侵以扶正驱邪(清热解毒),对本身器官功能病以调节身体素质,促进自身修复功能为主。中医治病是以本治标,以调理身体素质为基础,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,中医虽然没有西医的生物病理科学,但有宏观的生物生命理论。西医懂病无药,中医懂病,又有取之不尽的中医药。
“辩证”,“辩”者求证。
中医理论“有形于外,必有诸于内”,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的症状。
几个症状可能是同一个原因造成的。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几个因素的共同点。
西医侧重的是部位病变,所以多以部位命名,名目繁多。
中医追溯的是发病因素,而多以功能(阳)与物质(阴)来命名,不外阴阳虚实表里寒热。
所以西医指的“病”是表面可见的症,
中医是求证可见症的“病因”。
中医辨证,是消除证状,让疾病回去。
西医也有同一理念;但遇到无形之病,没有办法找准病因、"证状",就反复检查,或推脱叫病人又到其它医院检查。
其它医院又推脱、说设备不先进。其实这是我们病人不懂事,硬要让西医取个病名才安心满意,个人认为这就是疾病和中医辨证的区别。
中医将咳嗽、泄泻、水肿、血证视为疾病,中医疾病的本质是什么?
通过比较不难发现,中医的术语混乱是极其普遍的。除病名混同症状外,病与证混同亦不乏所见,如血证、痞证、痹证、喘证、哮证、痛证等,其实均非"证"。此外证与证候、证与病机、病因与病机,均交叉混淆。进而导致中医理论经常出现彼此矛盾的情况,影响临床诊治,以及准确的学术交流。
个人认为中医里的教材属入门级书籍。内科学所罗列的症名是响应***提倡的新中医的产物。方便学习把常见症及病因,病机,治则,用药归纳而己。如果这种归纳为横向,你可以再纵向看看。比如胃脘痛其中一病因为脾胃虚弱,纵向看脾胃虚弱还能致什么病症。何必要相互对应?中医里的辨症论治,是体显辨,是体显症,后才论治。辨是人种,生活环境,饮食习惯,情绪因素等的综合,症因辨的对象不同,辨出的症也不同,论治也不同。应该是没有不妥的地方,就看读者是怎么个思维方式。
你是只看了中医书籍目录而没有看具体内容就***感慨。
哪一本书籍会教咳嗽全用a方,泄泻用b方?
问诊的症状***集只是四诊之一,你为何说中医诊断和开方全凭一问诊的症状。
四诊都搞不清在这讨论中西医诊断对比有何意义。套名词有用吗?西医的胃炎,肠炎,关节炎,肺炎等等器官加个炎字的起名方式就是你所说的科学了?
病名并不会包含,病位,病性,病理。这些都需要在四诊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出来,进而具体论治,每一病名下都会有若干种治法来对应不同的病机。而不是按病名论治的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oushibox.com/post/5112.html